第(2/3)页 表面上看来一直是景年依赖着宗廷,可只有宗廷自己知道,他日益增长的贪恋有多可怕。 哪怕日日相见,一旦分别,就开始想念。 有时候他有种感觉,自己好像曾经长久的失去过景年,失去过他视若珍宝的爱人,因此惶恐不安,心绪难平。 陆景堂也劝说景年,不是非得外放才能学到东西,既然幼弟有心于此,他便将自己所知所学倾囊相授。 景年是个听劝的,既然不能外放,就安安稳稳工作。 他的心思比较单纯,不想着升官,一心想做些实事。 那年的天灾让景年印象深刻,他深入了解过后发现,雪灾旱灾并不算常见,反而是水灾,遗祸了大雍朝百年之久。 贯穿了大雍南北的长河两岸,常有水患发生,上好的良田每每化为水泽,房屋被浸泡,百姓流离失所。 大雍历任帝王不是没治过水,堤坝修修补补无数回,每新修一回,都会说这次再无水患之忧,但最长的一回也就撑了九年。 景年有了目标,他想看看,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,是堤坝修的不好,还是这水压根儿就治不住。 若是可以,哪怕能撑久一点,好歹能让百姓少遭几回水灾,朝廷少拨几次灾银,阿廷也能少费些心。 于是景年主动要求调任工部,一头扎进水利的坑里。 只要他不闹着要外放,去哪儿宗廷都由着他,皇宫的藏书楼也敞开了让他看,以景年的级别难以接触的往年水利以及赈 灾资料,也都尽数可查。 这么优越的外部条件,景年一心想学,就会学得很快。 他从来都是个聪明人,不聪明的人也没办法从那么多读书人中脱颖而出,被点为状元。 只是他上头有个兄长光芒太盛,以至于旁人忽略了,他虽然不是元及第,也就差一点儿而已。 景年在极短的时间内读完了所有能找到的水利相关的书籍,也倾心向工部的前辈学习过,甚至背着宗廷跑出京城,去长河两岸实地观测过。 最终景年心中逐渐有了清晰的计划,他认为水患是可以治的,堤坝有作用,但还不够,堵不如疏,不光要修堤坝,还得疏浚河道,开支流河渠。 况且,历年修水利的银子,恐怕都被贪去了一部分,撑了九年那回,主持修建水利的是那位是个前朝有名的清官。 按照他的观测,每年拨下来这么多治水的银子,哪怕每次只是加固一下堤坝,怎么也不至于水患如此频发。 原因已经不用想了,景年想到那些因灾返贫的百姓,就恨得牙痒痒,回京之后先告状,从兄长告到夫郎。 宗廷立刻派遣钦差大臣前往调查灾银贪墨案件,结果不用多说,宗廷对普通的贪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只要别太过分,贪了银子也做了事。 对这种朝灾银伸手的,从不手软,杀起来眼都不眨一下。 陆景堂得知景年所谋求,十分支持,因为他知道,十年后,宗廷退位离开宫中,新帝继位,第年,大雍朝遭遇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洪灾,水祸绵延长河两岸,许多往年从未被淹过的地界儿都被淹了。 水灾之后生瘟疫,一时之间,赤地千里,流民遍地。 要不是宗廷留下的底子够厚,大雍兵强马壮国库充盈,这一回大灾指不定就得生出大乱来。 就算景年不注意到水患问题,陆景堂也会抽出时间谋划,只是摆在眼前的还有即将来犯的外敌,他才暂时没精力投放在这上面。 如今景年愿意主动接手这件事,陆景堂也算放心了,他哪怕没调查,也知道水患频发跟朝廷发拨的水利银子被贪墨有关。 他觉得景年也确实适合做这种事,背景够强,专款专用,谁也别想从他手里拿走这些钱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