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三十三节 大明的应对-《大国崛起1857》
第(3/3)页
反倒是他们自己开始深受其害,当年他们开始开放市场,有自己的底气,因为他们第一个完成了工业革命,即便采取自由贸易,也不会受到国外产品的冲击,反而可以降低从国外输入的原料价格,让本国工业企业获利。
在英国的忽悠下,西北欧的丹麦、瑞典等小国开始进行自由贸易,法国也被英国忽悠,加入了自由贸易的行列,大幅度削减海关关税。
可是德国在李斯特等经济学家的主张下,坚持贸易保护主义,排斥外国工业品。反而能享受到英国开放的市场,经济危机期间,英国产品进入不了德国,德国钢铁反而可以向英国倾销。
还有更可怕的情况,英国将印度变成了依附于英国的殖民地经济,德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将英国变成德国的殖民地经济,因为德国日益崛起的化工产业,最大的原料煤焦油等都是从英国进口,英国先是将这些化工产品当作废料,后来当作初加工产品卖给德国,一步步沦落为德国的原料来源地,而且他们本国的化工企业,只能生产德国化工企业的原料,想向更高水平展,则受到德国产品的强大冲击力。
于是英国依然是一个纺织品大国,德国进口他们的煤化工原料,加工成化学染料,大幅度向英国出口,甚至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靛蓝种植业,化学染料让植物染料变得昂贵,殖民地经济都受到了德国的冲击。
英国人不是看不到这一点坏处,但他们已经旗鼓南下了,坚持自由贸易舆论半个世纪,他们忽悠的自己都信了。舆论上,英国人依然认为是自由贸易铸就了英国的辉煌,现实中则是自由贸易的利益集团压到了工业利益集团。
英国是最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,有成熟的现代政治结构,现代政治最大的特征是,利益集团的组织化,各种利益团体都有为自己服务的组织,下到商会、工会,上到党派,都组成了一个个不同利益的组织。
随着美德工业化,英国近十年来,对外贸易长期逆差,但想提高关税,肯定会受到强大的阻力,因为他们的逆差,可以通过为自由贸易服务的航运业、金融业得到弥补,他们的贸易逆差大概是1亿英镑,可是航运和金融保险等服务却能得到1.5亿的盈余,所以英国人依然认为自由贸易对他们是有利的。
反应在政治上,就是金融和航运利益集团,压到了工业利益集团,而金融、航运和纺织业,也就成了大英帝国自重要的三大利益集团,垄断了英国政治,享有一定的特权,英国经济过分的维持这几个传统工业部门,而不是利用新技术优势走出困境的特点,严重地影响它对外贸易的均衡。
除了这三大产业的弥补之外,英国则是通过压榨殖民地,和向其他落后国家转嫁逆差,来实现平衡。一方面是在印度进行更大程度的压榨,另一方面则是从清朝这样的老旧帝国,攫取更多的特权,甚至贩卖鴉片。
大明不是印度,也不是满清,这几年随着工业家的崛起,他们开始制造舆论呼吁政府提高关税,保护国内企业,他们用的是美德那一套理论对抗英国的自由贸易理论。
而赫德始终没有提高纺织品等几项英国商品的关税,于是民间对他越来越不满了,甚至将他称作汉奸的声音都很多。
赫德认为,提高纺织品等关税,无助于维持明英两国的外交关系,而民间认为就是因为赫德是一个英国人,所以侵害大明的利益而照顾英国,这是卖国行为。
之前还能坚持,但经济危机到来后,赫德知道他会受到更多的压力,主动要求提高英国产品的关税,来证明自己为大明服务的立场。
但是他不打算损害大明跟英国的关系,于是请示朱敬伦,采取跟英国谈判的方式。
朱敬伦同意了。
最终赫德跟英国达成协议,大明对英国纺织品之前一直维持15%的税率,其实也是低税率,远远比不上美国5o%以上的税率,这根本就挡不住英国商品的进口。
大明最重要的清纺织品是棉纱和粗布,棉纱也是英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,而且随着印度铁路网跟大明的连通,印度棉纱工业开始高涨。
经过赫德跟英国的谈判,英国同意大明提高成品布的关税到3o%,但是不肯答应大明提高棉纱的关税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