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美军马上准确的判断出,明军打算切断奥斯汀和圣安东尼奥之间的联系,集中主力部队进攻圣安东尼奥,明军主力部队据观察大部出击,兵力高达三十万人,联合前线部队之后,围攻圣安东尼奥的兵力可达五十万,加上夹攻的陆云起部,就有五十五万人。 顿时美军觉得圣安东尼奥的兵力有些空虚了。 格兰德河谷战后才上任的美国陆军司令迈尔斯,此时就坐镇休斯敦,他认为应该增援圣安东尼奥,但是一个新锐军官表示反对,他名叫潘兴,战前不过是一个小军官,以镇压印第安人为名。 战争爆发后,美军进行了大肆扩编,他荣升为旅长级别,参与了格兰德河谷之前的攻坚战,后来河谷大战爆发后,他所部在佩科斯河防线与明军进行过艰苦的作战,战后大批美军高级军官被撤销了职务,作为河谷战役的替罪羊,潘兴却进一步升入陆军参谋部。 迈尔斯认为应该增援,潘兴则认为,明军很可能目的是休斯敦,在圣安东尼奥不过是佯攻,目的就是让休斯敦增援,然后偷袭休斯敦。迈尔斯觉得明军主力的出击阵地大粮城距离休斯敦超过六百多公里,明军不可能长途跋涉来突袭休斯度。 潘兴纠正了迈尔斯的判断,他认为明军之前在圣安东尼奥修建了大量仓库,目的就是储备物资,作为中转,因此他们的前进基地,不应该是大粮城,而应该从圣安东尼奥算起,也就是三百多公里,他还提醒明军从科罗拉多城进行的急行军,一旦明军继续采用这种快速进军方式,抵达休斯敦不过三天。 迈尔斯认为潘兴的意见很有道理,潘兴表示,这不过是一些简单的诡计,只有弱者才喜欢使用,比如印第安人,和现在的中国人。 潘兴猜对了,明军确实是以圣安东尼奥为补给,但谁说明军就一定要去偷袭休斯敦了,兵力更少的奥斯汀不是一个更好的目标吗? 结果让美军大惊失色的是,明军三十万大军在圣安东尼奥休整三天之后,不是南下,而是北上,绕过圣安东尼奥直扑奥斯汀。 此时奥斯汀只有二十万兵力,大明三十万人,加上陆云起那五万偏师,总计三十五万人,兵力优势并不明显。 但是很快美军发现,明军大量调动圣安东尼奥西郊部队,这里本有二十万人,明军竟然抽调了其中的一半,只留一半继续与圣安东尼奥的防御部队对峙,另一半则加强了陆云起的兵力。 现在明军在奥斯汀周围已经有了四十五万大军,兵力是奥斯汀的两倍多,很快就向奥斯汀发起了猛攻。 步兵挖掘之子战壕不断向前逼近,很快就进入了大炮射程之内,炮兵开始轰击奥斯汀防线。 经过明军十余日的猛攻,奥斯汀外围防线就给突破了,然后明军开始炮击奥斯汀城区。 此时休斯敦的迈尔斯坐不住了,决定派出援兵,潘兴也没有反对。 十万援兵增援奥斯汀,可没想到半路就被阻拦,在科罗拉多河畔爆发了一场野战,十万人被击溃。 明军乘胜追击,直扑休斯敦,甚至不惜撤围奥斯汀,集中三十万兵力攻打休斯敦,这次反而是休斯敦需要援兵了。 奥斯汀和圣安东尼奥都不敢眼看着休斯敦失守,那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海上的补给线,也将没有了援兵。 于是两城同时抽调十万兵力去增援,但遭到了与休斯敦援兵同样的命运,他们在野战中战败,二十万人溃散。 先后三十万人在野战中被打散,三地的总兵力顿时下降了五十万,休斯敦只有二十万,奥斯汀更是只有十万人呢,圣安东尼奥有二十万,此时三地再也不敢随便出击。 美军高层异常震怒,美国国会甚至有议员提出要追究指挥官的责任,但幸好不是所有议员都发疯,主流意见还是赶紧想办法增援,以此为契机,倒是让国会议员达成了一致,通过了征兵法令,开始强征士兵,这样美国可以组建三百万新兵。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,德克萨斯会战急等增援,明军趁机集中兵力猛攻奥斯汀,以五十万的兵力攻击十万人的奥斯汀,终于用了七天时间,将此城攻陷。美国举国震动,舆论要求撤换迈尔斯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