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04章 监考(2)-《大唐将军烈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都三十一了?用市井的话说,三十岁还没有考上明经科已经是很老了,而五十岁还没有考中进士还很年轻,你这明显是属于很老的一类啊,呵呵!好了,不用紧张,咱们正式开始吧,第一道题:李忠臣你知道吧?朝廷对他不薄啊,他为何要反呢?”

    夏侯审这时却不紧张了,思维很清晰,稍稍思考了一下就说道:“李忠臣初为安禄山的部将,安禄山叛乱之后他杀死安禄山手下重臣吕知诲,拥立刘正臣做了节度使,自己为兵马使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忠臣并不是一个很忠心的人,他善于投机。同时,他杀死吕知诲之后拥立刘正臣做节度使,节度使是朝廷封疆大吏,是皇帝才能任命的,是他一个小小的裨将想拥立就能拥立的吗?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忠臣这个人其实对朝廷并不怎么敬畏和忠诚。他既然能够背叛安禄山,自然能够背叛朝廷,区别只在于利益的多寡。安史之乱平定之祸,各地将领拥兵自重,叛乱屡次生,朝廷国库空虚,围剿不力,李忠臣早就看出了朝廷的虚弱,他知道以现在朝廷的实力既要震慑其他各地藩镇,又要维持朝廷的稳定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,想要消灭他是很困难的。因此在皇帝决定削藩之后,他就果断的动了叛乱,因为削藩触动了他的切身利益!”

    这是所有口试的考生中最让赵子良满意的一个答案,他满意的点点头,“回答得不错!第二个问题,安史之乱前夕,为何流民越来越多?”

    夏侯审直言不讳地说:“这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和天灾**的原因,世家大族、王公贵族与官府官吏进行勾结,明抢暗夺,兼并自由农的田地,我朝经过一百多的展,自由农的田地被大族和贵族倾吞越来越多,因此无地的农民只能给世家大族当佃户,如此一来,全国田地大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,朝廷收到的赋税越来越少,再加上连续天灾,各地官府官吏**,赈济不力,才造成了大量流民的产生!”

    赵子良暗暗点了点头,问出了第三个问题:“近年来,国库为何总是空虚?”

    夏侯审想了想说道:“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:第一,连年战乱造成许多战乱之地的生产停顿,生产既然停顿,赋税自然是收不上来了;第二,朝廷用兵接连打仗需要庞大的军费开支,原本就不充盈的国库如何能够承担?第三,朝廷不但要负责受朝廷控制的军队军费开支,为了安抚各地藩镇,还要给他们送去军费;而各地藩镇所得的赋税却被他们自己截留,从不上交。也就是说朝廷在用仅能控制地区的赋税供养全国所有军队;第四,各地贪官污吏对赋税的贪墨并以种种借口虚报损耗!”

    赵子良点点头:“好,回答得不错,你先回去吧!”

    “是,大人!”

    夏侯审走后,赵子良在给了一个高分评分,同时记下他的名字。这是一个人才,对时势分析得很透彻和全面,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,此人思维清晰、口齿清楚、言行举止都还得体,经过一番磨砺之后应该可以担当一些重任。

    在第三天的口试中,赵子良又现了一个颇有才学的考生,这人叫苗,这人对他的考题又有另外一番见解,同时也让赵子良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。

    三天科考结束后,赵子良和几位副主考官开始进行阅卷,这次的考生虽然比以往少了很多,但赵子良等人阅卷依然用了两天的时间。

    十月二十二,科考的结果终于出来了,上午,就有礼部官员拿着榜文出来张贴,数百考生挤在榜文下观看是否有自己的名字。

    及第的考生们有的手舞足蹈、有的欣喜若狂、有的微微一笑,而没有及第的考生有的人黯然失色、有的人伤心欲绝、有的人顿足捶胸,人生百态尽在这一刻显现出来。

    摄政王府。

    赵子良看着李揆递过来的上榜考生的名单,问道:“这些人就是上榜的考生名字?”

    李揆回答道:“是的!臣等已经把考卷一一核对几遍,没有差错,这才登记成册!”

    科考结束之后,赵子良是亲自参与过阅卷的,因此对一些考得比较好的考卷很熟悉,对于名词排列在前几位的几个考生的策论文章都详细看过,最后还是他拍板定的名次,但他定名次之前是没有看考生名字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