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95 万户改革 (二合一)-《我成了大明勋戚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工部姓徐的侍郎只有一个,那就是徐有贞,明良元年末他就完成了河南跟山东主要黄河堤坝的修筑,到了可以回京复命的时间点。

    只不过明良元年的寒冬腊月,要比往年更加寒冷一些,河南山东这两个人口大省出现寒灾的可能性很大。对于徐有贞的执政能力,沉忆辰还是比较信任的,于是让他推迟回京留在当地准备救灾。

    如今三月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,徐有贞按照流程回京述职,先不说沉忆辰安排他办了许多事情,单单治水这个不世之功,就配得上内阁首辅亲自迎接。

    “本阁部知道了,这就过去。”

    “是,下官告退。”

    回复完赵然元,沉忆辰把目光看向赵鸿杰说道:“徐有贞治水归来,我准备去见他一面,就先过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嗯,我恰好也有事情去忙,蒙古汗国那边就继续盯着。”

    赵鸿杰知道沉忆辰要去面见徐有贞,于是很知趣的告退。

    不过走到门口的时候,他还是停下脚步说道:“对了向北,从景泰元年算起,徐有贞治水五载称得上功在千秋,论功行赏的话理应晋升为工部尚书。可是现任尚书石璞乃文官集团的人,如若一部两尚书的话,我担心以徐有贞的性格会生事端。”

    徐有贞足足外派五年治水,这份功绩要是不赏不足以服众,并且按照他的专业能力,工部尚书就是最好的位置。

    但是石璞也是文官集团的老臣,非特殊情况六部尚书一个萝卜一个坑,搞个一部两尚书双方性格随和还好,要是比较固执强硬的话,没有绝对的拍板人就会导致行事效率低下。

    况且徐有贞在朝廷也算是个名人了,赵鸿杰知道这人性格比较极端,于是乎提醒了沉忆辰一句。

    “我会处理,鸿杰你放心吧。”

    沉忆辰点了点头,这件事情他很早就已经考虑过,心中有数。

    “那就好。”

    对于沉忆辰的能力,赵鸿杰没有任何质疑,迈步离开了文渊阁值房。

    这边赵鸿杰前脚离去,沉忆辰后脚就跟着走出了值房,前往工部衙门去会见徐有贞。

    此时的工部衙门内,充斥着一股诡异的气氛,包括尚书石璞在内的工部高级官员,以及各司郎中、员外郎纷纷到齐迎接徐有贞的回京述职。

    只不过每个人脸上神情,却很明显的透露出一股虚伪神情,属于皮笑肉不笑的那种。

    要知道徐有贞从翰林院调任工部任职,是沉忆辰一手禀告皇帝操办的,并且第一时间就外派地方治水。某种意义上来说,徐有贞压根就没有在工部衙门当值过几天,这里面的同僚都纯属陌生人。

    另外就是徐有贞当年京师守卫战中南迁谏言,被于谦给当面呵斥后惨遭各文武百官的鄙夷跟嘲笑。虽然这些年治水获得了不少声名,但那主要是来自于地方跟百姓的口碑,朝廷中枢完全没有接触过,想要立马转变印象很难。

    可徐有贞毕竟身为工部侍郎,还是治水功臣,工部同僚的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。于是乎就演变出了这么一幕诡异的迎接场面,众人其实并不欢迎徐有贞,却碍于情面只能虚情假意的演下去。

    有的人死了,但没有完全死……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